新一代AI数字化平安校园引领者

智威校园UCloud强强联合,再筑智慧校园项目新高度

428
发表时间:2021-12-15 11:41


智慧校园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校园现代化的核心内容,近年来教育投入和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在这样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下,为智慧校园的发展早早的提供了有利的土壤。随着技术与教育环境的进一步融合,智慧校园智能化建设成为校园升级改造最狂热的话题,智慧校园建设的设备和系统平台使用率不断提升。


随着政策及广大师生的支持,智慧校园企业自身技术服务的重要性随之凸显。智威校园一直以来深耕智慧校园建设动能,与头部AI企业UCloud在智慧校园项目中进行不断的磨合,打造出最精准高效的校园智能化建设系统。运用UCloud边缘计算AI组件深度学习的算法,与平板,手持机,IPC摄像头等智能硬件集成,赋予智能硬件AI检测能力,提供校园安防环境的检测、识别、比对、报警等能力,目前已为全国三十多所学校提供复杂环境服务,解决了学校周界、危险区域、校门口出入、学校周围、学校宿舍等高需求管理的问题。


学校出入考勤管理

基于学校出入要道点位布控,配合UCloud边缘算法学生、教职工刷脸进出时完成自动抓拍比对,同时将测温、考勤一体化计算,刷脸进出的同时完成考勤并测温,于后台同步生成记录,并实时推送进出信息。支持无感考勤、配合式考勤两种方式进行出入管理,给学校提供了安全有效的出入方式,大大的解决了学校出入管理以及防疫工作的复杂性质和人力资源耗费等问题。

未标题-1.jpg


学校周界防范

在学校周界上每隔50米架设首尾相接的摄像头,形成对周界的防范监控闭环,运用UCloud边缘计算盒接入监控系统,通过实时监控对人员在学校周界的异常行为完成检测识别,根据轨迹、行为等分析判断并立即响应报警,全方位监护学校周界

韶关市乐城第一小学,学校现有教学班48个,在校学生2850人,教职员工120人,占地面积9162平方米,基于教育环境智能化升级改造方案,力求安防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在学校周界进行了全方位的监控闭环并接入边缘计算盒,系统通过监控行为内容实时分析、抓拍比对,如遇翻墙等异常行为立即进行告警,帮助学校迅速响应预警,加大学校周界的防范。


未标题-2.jpg




学校危险区域入侵

在学校危险区域部分通过多点位布控,自动校准危险区域范围情况,对于入侵、逗留等异常情况进行预警防范,及时告警处理进行驱散,避免校园隐患。



未标题-3.jpg


学校周围异常徘徊滞留

在学校门口等周围装置监控检测,系统根据算法对学校周边情况进行分析检测,自动识别可疑人员、异常行为、黑名单人员并告警,通知学校进一步防范。


未标题-4.jpg



学生宿舍智能管理

在宿舍楼要道进行多点位布控,利用算法赋能宿舍管理,对住宿学生进出自动抓拍比对,后台联网生成记录如遇外人进入或其他学生违规串寝,系统自动识别,大屏实时播报告警。支持手机在线查寝,晚归未归、超时未出等异常行为及时告警。



未标题-5.jpg


通过与UCloud的深度合作,智威校园的智慧校园项目落地建设收获了强大的动力支撑,目前智威校园在广东省韶关市、佛山市的智能校园安防建设已作为全市校园安防试点,去鼓励市内各所学校完成校园智能化安防建设,成为广东省校园智慧建设的标杆案例。

韶关市乐昌乐城第一小学:

全校共有3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820多人,教师77人

在智威校园投入使用之前,全校学生、教职工两千余人的体温数据采集、记录、筛选、整理完全依赖人工手动操作繁复的工作量大量的耗费人力资源,并且在传统方法的使用中,难以完全保证测温精度。为确保测温精度,缓解教职工工作压力,提高防疫工作效率,学校采用智威校园无感测温防疫系统方案在学校,摄像头通过抓拍测温,自动记录,一键导出,只需3分钟即可完成健康上报。


海南文昌中学:

校占地面积523亩,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在校学生多达5853人,教职工人数达500人以上如何在广阔的校园里切实保障众多师生在校人身安全成为学校亟待解决的难题。2020年海南文昌中学就此积极提高校务管理效率,引入智威校园解决方案,将智慧校园技术引进校园。通过配合刷脸识别身份,系统自动比对身份信息放行,有效防止外来人员混入;同时后台生成记录,将师生出入完成考勤,并同步推送信息至家长及老师,师生出入学校从此安全有效。另外,校长通过装设智威AI智慧大屏,对学校各方面情况一屏掌握,清楚掌握各个班级的考勤情况,各个班的考勤率如何一清二楚。




智威校园深谙智慧校园的建设意味着教育信息化的“2.0时代”,身处在社会发展中,智威校园将精益求精,积极为开展全国各地学校的智慧建设需求,努力提升技术服务,通过技术和学校实现深度有效的融合,为广大师生构建一个智能化、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空间。力求成为发展教育现代化“2.0时代”的一员猛将。


分享到: